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推荐)6篇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1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很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基于已有的平台来打造自己的app是比较常见的方式,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基础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消费互联网格局已定的大背景下,基于消费互联网平台来打造App往往会有更强的针对性,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往往也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可以重点考虑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

目前一部分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的互联网平台也推出了自己的开发平台,包括小程序开发和各种基于云的App开发,参与到这些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当中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可以获得一部分流量的支撑,这对于初期创业者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基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来开发自己的App也需要大量资源的积累,包括技术资源和行业资源。

目前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大量的中小平台,基于这些平台来开发自己的App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此时一定要有相应的预案,如果基础平台出现问题,应该能够随时进行平台切换。比如目前如果基于工业云的开发平台来打造自己的App应用,一定要注重不同云平台的支撑能力,同时要注重技术方案的通用性,这样在进行平台切换时会有更小的成本。

最后,基于已有的平台进行App开发会节省大量的开发成本,这也是大量中小企业比较现实的选择,而且有平台开发能力的企业往往也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所以在开发前如果有一个系统的考察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2

在华为面对外界的质疑后,决定发布旗下自研鸿蒙系统。今年的8月9日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召开,大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布了基于微内核架构的全场景OS鸿蒙系统,鸿蒙系统首发开源,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开发生态软件。另外,首款搭载鸿蒙第一代系统的智慧屏已经发布,鸿蒙全生态系统将设及多个领域的终端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采用分布式架构,连接不同终端和不同的设备。

近日,华为高管在回答记者的疑问时透露,在未来10个月内,华为会综合评估市场能力和技术储备,可能会做出一个战略决定,那就是是否会将鸿蒙系统搭载在华为的手机终端上。目前华为正在为鸿蒙生态做准备,联合全球的开发者打造全新的鸿蒙新生态HMS,并且有有业内人士透露消息称华为在近期内可能要举行华为鸿蒙系统战略发布会。大会可能会宣布华为鸿蒙系统的新动向!

在刚刚结束的软件绿色联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的开发者做出了未来鸿蒙系统的发展动态,从方舟编译器,到IDE,再到鸿蒙系统的发布,然后再到API,最后建立起1+8+n的泛终端应用体系,这是鸿蒙系统的多终端时代第一个开发者生态。华为的新生态系统邀请来自全球的开发者,一起来共同打造新时代全新生态系统,这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华为终端新动态,11月19日,软件绿色联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新一代全场景AI技术HUAWEI HiAi3.0,这项技术的优点是全面支持云、端、芯片的高效简单的全场景分布式。华为终端消息,华为将在11月25日举行发布会发布华为MatePad,据悉这款产品将搭载麒麟990处理器,运行安卓10系统。荣耀手机消息,荣耀计划在11月26日举行新品发布会,发布荣耀V30系列产品,据悉,这款手机将搭载麒麟9905G芯片,届时将成为荣耀年度5G旗舰手机。

这些就是华为鸿蒙系统的最新动态消息,那到底华为会不会选择将鸿蒙系统搭载在最新的终端产品上?还最终得看看华为的新生态HMS的建设进展,如果华为建设好了新的生态系统,那应该会离鸿蒙系统不远了!对于华为鸿蒙系统搭载在华为的终端产品上,你有什么看法?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3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编写发布,白皮书中给出了一个基本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的延伸发展,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更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和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复用化,以工业APP的形式为制造企业各类创新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要想总体把握这个白皮书,推荐阅读安筱鹏博士的序言,非常精彩,对白皮书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

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序

作者:安筱鹏博士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实施落地与生态构建的关键载体, GE、西门子等领军企业围绕“智能机器+云平台+工业APP” 功能架构,整合“平台提供商+应用开发者+海量用户”生态资源,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培育海量开发者、提升用户粘性,构建基于平台的制造业生态,不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结合点,它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开放式平台,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式、可扩展的工业操作系统,其功能类似于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 iOS 系统,是构建制造业生态体系的核心。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新生态。

说得形象一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两化融合的“三明治”版。第一,底层是由信息技术企业主导建设的云基础设施IaaS 层,在这一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阿里、腾讯、华为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阿里云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的全球第三大云基础设施提供商,目前在全球建立了十多个云计算中心,占据国内相当多的 IaaS 市场份额。 第二, 中间层是由工业企业主导建设的工业 PaaS 平台层,其核心是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供工业 APP 开发者调用,因此工业 PaaS 的建设者多为了解工业行业本身的工业企业,比如 GE、西门子以及我国的航天科工、三一重工、海尔集团。 第三, 最上层是由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众多开发者等多方主体参与开发的工业 APP 层,其核心是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在线监测、运营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具体应用服务。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数据采集是基础。其本质是利用泛在感知技术对多源设备、异构系统、运营环境、人等要素信息进行实时高效采集和云端汇聚。当前数据采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受制于传感器部署不足、装备智能化水平低,工业现场存在数据采集数量不足、类型较少、精度不高等问题,无法支撑实时分析、智能优化和科学决策。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平台企业,都把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和解决方案能力建设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他们或是通过构建一套能够兼容、转换多种协议的技术产品体系,实现工业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或是通过部署边缘计算模块,实现数据在机器设备端的轻量级运算和实时分析,缓解云端传输、存储和计算压力。

第二句,工业 PaaS 是核心。其本质是在现有成熟的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上构建一个可扩展的操作系统,为工业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工业 PaaS 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开发工具不足、行业算法和模型库缺失、模块化组件化能力较弱,现有通用 PaaS 平台尚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当前,工业 PaaS 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通用 PaaS 平台的深度改造,构造满足工业实时、可靠、安全需求的云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微服务,通过对微服务的灵活调用和配置,降低应用程序开发门槛和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测试、部署效率,为海量开发者汇聚、开放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业 PaaS 是当前领军企业投入的重点,是平台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生态竞争的焦点。

第三句,工业 APP 是关键。主要表现为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激发全社会资源推动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的模型化、软件化、再封装(即工业 APP),用户通过对工业APP 的调用实现对特定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工业 APP 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的生产管理软件云化步伐缓慢,专业的工业APP 应用较少,应用开发者数量有限,商业模式尚未形成。 工业 APP 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一方面,传统的 CAX、 ERP、 MES 等研发设计工具和管理软件加快云化改造,基于工业 PaaS 实现了云端部署和应用,满足企业分布式管理和远程协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围绕多行业、多领域、多场景的云应用需求,大量开发者通过对工业 PaaS 层微服务的调用、组合、封装和二次开发,将工业技术、工艺知识和制造方法固化和软件化,开发形成了专用 APP 应用。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和能力薄弱,跨行业、跨平台的综合性、通用性平台尚未形成,亟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合力,抢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生态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打造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形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下一步,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坚持“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培育一批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实施百万企业上云和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要坚持“补短板” 与“建生态” 相互协调,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工程,促进软件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体系。要坚持“保安全”与“促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形成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障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生态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风口”, 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 需要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尽早部署。为此,我司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国内相关单位,编撰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本白皮书在编写过程中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 是对新形势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需求、技术演进和实施策略的阶段性提炼和总结。下一步,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 能力评估及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统筹开展工作。希望能够通过白皮书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进步、应用繁荣。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4

3N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每天看着创业的项目都在翻倍增长,正在准备或已经开始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万众创业”曾是2014-2015年中国互联网最热概念,80后的大军已经站稳脚跟,相继走出大学校门的90后创业者也纷纷前仆后继。

写在前面,现在创业正热火朝天,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创业大军,他们有的屡败屡战,却仍然在执着地坚持。

而互联网创业,既有机会,也有风险。企业与技术合伙人必定是互联网创业的最重要的考验。

3N菌为创业圈梳理了一份创业者他们用自己创业失败的教训和挖过的坑来提醒创业者的案例,或许也将作为创业圈里的一份《企业与技术合伙人避坑指南》。

案例一

如今打车软件风生水起,其实早在大D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就萌生了以打车软件为产品创业的想法。当时,大D偶遇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高中同学,两个人很快有了创业的共识。

大D写文案做设计图,他同学写程序。2013年年初,杭州和北京就已出现打车软件拿到千万美元的投资。这时大D和同学才下定决心边学边做,一个bug一个bug地改,直到5月,他们才做出安卓APP。此时创业先机已经错过了3个多月。

创业先机很重要,但要找一个专业、靠谱、开发效率高的技术团队,也很重要。

案例二

当Dewi敲下这段文字时,已经耗费了整整400天的时间在创业,从慷慨激昂到怅然若失,似乎只在朝夕之间。对于失败的思考,他认为除了资本寒冬的“天时”弄人和项目难以落地操作的“地利”作怅,更重要的是,在处理“人和”方面,他还有很多欠缺。

CTO是Dewi的高中同学,McKay技术背景出身,本身不会 CODING,主要负责技术外包管理的事务。项目原定与外包方签订的最后期限是 11月20号交付所有的产品内容,包括服务器部署等等运维工作,可最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在 2月17日 才得以上线。

Dewi和McKay因为是高中挚交,感情基础原本非常深厚。但也正因为这层基础,McKay作为技术合伙人,每周准时上班的次数基本仅趋于半数,缺乏技术能力导致了部分项目工期拖延,执行力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同时也基于挚友感情的基础,做出工作调整时服从配合的程度往往较低,日积月累很容易引发大量抵触情绪与争吵。

创业寻找技术合伙人,最好别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合作。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才最珍贵,正因为我们和陌生人之间有一层无法捅破的纸,所以才可以保证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案例三

黄总是一家传统企业的老板,他原本就有着不错的团队,但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壮志雄心的黄总想着向互联网转型但无奈缺乏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

黄总由于急于转型对比了成本和效率选择了外包公司,刚合作外包公司很快就把DEMO给到了黄总,但是Demo只是产品的雏形是无法使用的,只有一个空壳,按钮菜单系统是全没有的。

(这些Demo中有的是代码Demo,还说的过去,更有甚者,用一个非原生APP的Demo或者是原型图,原型图用PS的就能做出来,成本几乎没有,就按合同收取了创业者90%的款项)

之后出现了怠工拖延的情况,黄总打电话,发邮件,发微信,一遍一遍的催促外包,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今天下雨明天放假,这个要改那个重做,功能麻烦耗时耗力,要想加急先加钱,其实开发还未提上日程。

最后黄总终于拿到了App,但App居然是套模板出来的,套模板成本几乎为0,利用创业者急于求成和不懂技术,空手套白狼。模板是死的,用户的需求是活的,这样套模板得到的网站根本无法使用,就是个空壳。黄总花了好几万做出来最后拿出来给我看,我都不好意思说它就是一个500块钱的模板。

结果可想而知。产品没上线,时机也延误,而自己身陷合同陷阱,一份源代码可能还要不来。怀揣着一分激情,收获十分失望,一盆凉水泼头,觉得每年冬天都瑟瑟发抖。

创业这个圈子

在创业这个圈里,尤其是互联网这个圈,想出一个点子,然后组建一群小伙伴,然后…那些苦于要在互联网创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合伙人,有没有想过,关于技术合伙人,你到底了解多少?

3N技术合伙人就是一家以技术合伙人模式展开业务的互联网技术服务型公司。基于当下互联网行业现状,3N菌认为技术合伙人在创业初期和传统企业往互联网转型时最为重要。互联网创业项目,总需要要依托技术实现产品原型。想拿到投资,很难凭一个 idea 就可以,至少需要一个原型,甚至是早期的产品上线。

所以,越早把设想的产品做出来、运营起来,3N技术合伙人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你把产品做出来并协助你运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3N菌发现,创业公司在寻找技术合伙人面临很多难点:

1、初创公司很难找到愿意陪你共赴创业艰辛之路的,不认识的技术人才,技术人员机会成本高,他们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也相对的高;

2、即便是认识的朋友,在创业期间也很容易出现以上故事中的状况,开发效率低、不服从不配合、不便于管理等问题;

3、创始人与技术合伙人之间缺乏信任,功能开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等等,双方之间一旦达成一致的意见,彼此的信任很容易出现裂缝。

4、传统企业对互联网不熟悉,总想着最快的转型向互联网,然而很容易找到一些不靠谱的外包公司,一不小心使得自己掉进坑里。

最后如果你准备创业

如果你准备好了,而你又在寻找技术合伙人,3N技术合伙人可以给你最专业的帮助,拥有过亿用户级别的产品开发经历与经验。

一、3N以技术合伙的方式,在合作期间技术开发的事情完全由3N来负责统筹;

二、合作后,3N会与企业一起打磨商业模式,规划产品路径,根据业务的特点寻找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

3N技术合伙人在挑选优质的项目,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帮助他们快速落地产品,帮助成长型的创业公司组建技术团队,同时通过7*24小时对项目的负责与管控实现标准化管控,供项目参与各方及时同步、监管项目进度,在线的研发协同。

在这个过程中,3N技术合伙人对项目负责,和企业之间(即合伙人)实现100%透明。

技术合伙人不是你想找就能找到的,偶尔也是需要机遇和邂逅的。如果你也想避免诸多技术上的大坑,3N菌愿意为您避免这些风险,做您最靠谱的技术合伙人!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5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笔者从25岁在近十年创业经历中,有很多成败得失体会。我常想,假如创业之初就能多学习一些前人创业成功之经验,我也许会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我总结的一些创业经验,或许对更多的朋友们创业是一种较好的借鉴。 一、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 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是资源十分欠缺的。资源不足,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资源具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种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如果任何条件均不具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创业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客户资源:谁来购买; 技术资源:凭什么赢取客户的信赖? 经营管理资源:经营能力如何; 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 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 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 以上资源创业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条件,其他条件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取。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 创业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与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二、 创业前要慎思 创业前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除了要足够的资源准备外,心理准备最重要。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第一,我为什么要创业?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愿意承担风险吗?过去的利益是否舍得放弃? 第二,我是否具备创业者应有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还是有专项技术特长? 第三,我创业成功的核心资源优势是什么?我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与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第四,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耐力度过创业期的消耗,估计通过多长时间走过创业瓶颈阶段,自己有多长时间的准备。 第五,创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乐观的一方面,对风险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一碰到现实状况与想象不一样,一下会造成信心动摇。 回答清楚以上问题之后,再决定是否创业不迟。很多创业者的失败,都是与创业前心理准备不够,匆匆忙忙进行创业,最后失败得一塌糊涂,假如准备不足,条件不具备,晚一点创业也不迟。 三 先有业务,再创业 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 很多人创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希望赚多点钱,过上较好的生活。因此,在创业之初,是无所谓事业的,创业选择极具盲目性,为创业而创业,在刚开始创之前,进入什么行业,以什么为盈利模式,都是一片茫然。很多创业者,先将公司注册好了,再考虑业务范畴。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创业方向,再决定创业。假如,选择了某一个行业,创业前一定要积累一些该行业的经验,收集相关的资讯,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虑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也就用不着自己创业时间交学费,行业知识、客户资源渠道,赢利模式都有了,再创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四、经营能力最重要 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会找到投资者,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 很多年轻人在创业时,过多强调资金因素影响力,其实不然,创业条件中资金虽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个人的经营能力,特别是业务能力。如果资金是根本因素,那好,我给你投资1000万,你经营什么,你有什么可以确保赚钱吗?我想,很多人恐怕都无法保证,也不知道投资干什么,所以资金因素不是惟一的。

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篇6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和产业研究,2017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在凝聚行业共识、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日,中国信通院牵头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部署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明确了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行动,形成建平台与用平台融合发展机制。

  一、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技术、工业知识集成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和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推动制造能力、制造工具、信息技术和人才创意等资源汇聚,促进装备自动化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在云端集聚,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和数据科学、工业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使能工具。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智能网关等技术,采集设备、系统、产品等方面的数据。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工业生产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海量工业数据基础分析能力;把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固化为可移植、可复用的软件工具和开发工具,构建云端开放共享开发环境;进而为用户提供资产优化管理、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制造协同等各类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伴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产业生态的竞争正在从ICT领域向制造领域拓展,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已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继GE推出Predix,西门子推出MindSphere之后,ABB、施耐德、SAP等国际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平台产品。国内一批制造企业、自动化企业、软件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也基于自身优势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占据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打造用户粘性、汇聚多方资源。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垂直细分领域已有局部应用。一是大企业加快平台化转型,不断推出平台产品,如先进制造企业航天云网、海尔、富士康等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平台服务,分别推出INDICS平台、COSMOPlat平台和Beacon平台;装备和自动化企业三一、徐工凭借工业设备与经验积累创新服务模式,推出根云平台、Xrea平台;信息技术企业华为、浪潮发挥IT技术优势将已有平台向制造领域延伸,推出FusionPlant平台、M81平台;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在其云服务基础上叠加工业解决方案,构建“工业ET大脑”。二是面向数据采集、集成、分析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正在形成,如华龙讯达、歌尔声学等企业基于平台开展设备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分析;和利时、索为等企业基于平台进行工业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开发调用、工业大数据存储分析与工业APP开发部署;寄云科技、沈阳机床等企业基于平台探索设备健康管理、制造能力交易等创新赋能实践。三是软件云化、工业APP发展迅速,用友、石化盈科等软件企业加强平台化的软件云化、数据汇聚处理能力,推出“精智”、ProMACE;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已形成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300余个工业APP。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平台发展所需的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网络连接、工业软件等一系列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引领。我国缺乏具有产业链集成整合能力的龙头,平台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汇聚效应。三是平台应用领域相对单一。受限于我国工业知识沉淀经验不足,平台功能缺乏完整性,导致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工业APP数量与工业用户数量尚未形成规模,平台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四是产业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目前国内平台工业APP开发应用和开源社区培育能力还很薄弱,兼具工业经验、数学建模、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平台服务商、第三方开发者与平台用户相互促进、双向迭代、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五是平台管理还不完善。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存在着数据流转和行业准则不规范、工业信息安全和防护不完善、运营管理和第三方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产品和服务的试验测试、动态监测和安全审查等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亟需建立。

  三、《指南》主要举措

  建立规范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提高平台兼容能力,以标准接口延长技术生命周期,有效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内容涵盖平台标准的制定、推广以及国际化对接,具体为:一是同步推进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两大领域的标准制定,面向特定行业制定形成一批平台应用标准;二是充分发挥多元参与方作用,制定和推广国家、行业和团体等标准,同时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及解决方案;三是建立对标机制推动与德、美等国标准对接,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优势领域,强化工业知识积累与工业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实现平台差异化发展。平台培育强调政府与企业双发力,实现技术与应用双驱动,具体为:一是制定平台评价方法和能力规范,到2020年遴选10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平台,推动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二是增强工业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操作系统能力,着力重点行业加速工业机理模型开发与平台部署;三是强化应用的技术开发能力,面向工业场景培育工业APP,初步形成海量工业APP和海量用户双向迭代的良性生态。

  切入真实应用场景以用带建,通过培育一批能够引领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功能、商业模式快速迭代的杀手级应用,满足国家战略部署与业务市场发展双需求。平台推广应软硬兼施两翼发力,强调平台应用模式创新,具体为:一是推动一批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二是鼓励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开放共享业务系统,在提升产用协同设计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降低中小企业平台应用门槛;三是以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方式,培育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平台应用新模式。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注重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确保工业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平台生态建设包括测试体系、开发者社区、新型服务体系等,具体为:一是针对技术成熟度、功能完整性、协议兼容性、数据安全性等,以测带建促用建设一批试验测试环境和测试床;二是建设开发者社区,技术侧推动工具包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制度侧基于培训、认证、评价等体系建设扩大工业APP开发者人才队伍;三是围绕平台的知识产权激励与保护、线上制造新型认证服务、资源库建设与技术交易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服务体系。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实现产业有序发展,建设平台数据服务互联互通、产业动态分析监管、安全保障等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具体为:一是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平台数据迁移、软件跨平台调用等标准规范,推动平台数据自由流动和服务灵活调用部署;二是加强平台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掌握细分行业产能分布和工业APP发展情况,强化工业大数据的流动、交易、共享等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服务增值;三是健全安全管理政策、建设安全综合保障平台、强化主体安全防护意识和处理能力。

猜你喜欢